- 曹春芳;管训贵;
运用因子分解、同余、二次剩余等初等方法,证明了:若a=9 216,b=262 063,c=262 225,则对任意正整数n,指数不定方程(an)~x+(bn)~y=(cn)~z仅有正整数解(x,y,z)=(2,2,2)。
2025年02期 v.34;No.127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18 ] |[阅读次数:6 ] |[引用频次:0 ] - 孔舒淇;石擎天;
对收敛的无穷积分,首先指出其被积函数在无穷远处的极限要么是0,要么不存在,由此指出无穷积分与数项级数有较大差异。再分别运用无穷积分的柯西判别法和一致连续性定义,探索了收敛的无穷积分的被积函数满足何种条件时其被积函数在无穷远处的极限为0的问题。所得结果推广或优化了相关文献的结论。
2025年02期 v.34;No.127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12 ] |[阅读次数:6 ] |[引用频次:0 ] - 周理;向耀;
给出了具有偏好的主从群体博弈模型,提出了具有偏好的主从群体博弈α-核的概念,并证明了该模型中的α-核的存在性。将在效用表示下的主从群体博弈合作均衡的存在性结果拓展到了具有一般偏好的主从群体博弈模型,从而拓展了主从群体博弈的种类,给出了主从群体博弈合作均衡的更一般的描述方式。
2025年02期 v.34;No.127 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5 ] |[阅读次数:6 ] |[引用频次:0 ] - 孙荣荣;任越美;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智慧城市场景的能量采集无线传感器网络空间路由算法(SC-SRA)。通过考虑节点的空间通信条件差异,设计了统一信道模型;建立了能量管理模型,评估节点能量采集与耗散程度;构建了基于信道特征的候选节点判定机制用于确定节点的有效通信范围。结合上述模型给出了完整的路径选择策略。仿真结果表明,在不同城市场景中SC-SRA在端到端延迟、能量消耗、剩余能量以及数据包到达率等方面,均有更加优异的表现。
2025年02期 v.34;No.127 15-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9K] [下载次数:15 ] |[阅读次数:7 ] |[引用频次:0 ] - 陈佳佳;王露颖;
结合AI技术和怀旧疗法的理念,设计了一款针对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专属网站,通过虚拟体验、音乐、图像和互动等方式对患者进行认知刺激,建立情感连接,减缓神经退化速度,为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提供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方法。临床试验显示,AI干预组患者MMSE评分改善率较对照组提升23.6%(p=0.012),家属参与度提高41.2%。
2025年02期 v.34;No.127 2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下载次数:74 ] |[阅读次数:7 ] |[引用频次:0 ] - 李红晓;张凯悦;赵紫瑜;沈桂兰;
新兴技术预测作为制定科技战略的核心路径,其方法论创新对科技创新具有关键意义。系统梳理现有研究认为,基于新兴技术动态性、不确定性等特征,学术界已形成定性、定量及机器学习的多维度预测框架。然而,数据复杂、模型适应力不足及预测周期滞后等问题制约研究深度。未来研究需要创建具备动态演化能力的自适应预测模型。该研究进展将为相关研究与决策提供参考,助力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2025年02期 v.34;No.127 30-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63 ] |[阅读次数:6 ] |[引用频次:0 ] - 庄科俊;
为提高三重积分的计算能力与技巧、丰富三重积分的计算方法,针对三类特殊区域上的三重积分例子,根据被积函数或积分区域边界曲面方程的特征,采用正交变换、线性变换、边界曲面变换、球坐标变换等特定的换元方法对三重积分进行化简计算,为较复杂的三重积分计算提供参考。
2025年02期 v.34;No.127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29 ] |[阅读次数:9 ] |[引用频次:0 ] - 董馨源;郑棣元;钟英辉;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是测控、自动化等专业的核心课程,其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传感器原理实验存在脱离实际应用、学生兴趣不高等问题。本课程改革方案以各类传感器在机器人竞赛中的具体应用为切入点,将传感器的基础知识整合到实验课程中,指导学生依据竞赛要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将为培养“新工科”模式下的创新型工程人才提供有力支持。
2025年02期 v.34;No.127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22 ] |[阅读次数:8 ] |[引用频次:0 ] - 樊晓宇;闫改珍;
目前常规的教学效果评估方法主要结合层次分析法对教学过程中收集到的评估数据进行拟合分析,由于缺乏对评估指标数据的融合处理,导致评估稳定性不高。对此,提出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电子信息类课程教学效果评估方法研究。首先在教学系统中布设采集节点,对教学评估数据进行多方位采集。然后以电子信息类课程的三个阶段作为评价维度,选取一级评价指标以及二级评价指标完成教学效果评估体系构建,并结合模糊隶属度函数,对指标数据进行融合处理。最后结合分形评估算法,对评估对象的综合评价成绩进行计算。在实验中,对提出的方法进行了评估稳定性的检验。最终的测试结果表明,采用提出的方法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后,其评估分数波动较小,具备较为理想的评估稳定性。
2025年02期 v.34;No.127 4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4K] [下载次数:19 ] |[阅读次数:8 ] |[引用频次:0 ] - 王艳坤;王一帆;
在介绍中和焓的测定实验基本原理和HSC Chemistry软件的基础上,对比实验数据,探讨了HSC Chemistry软件在中和焓的测定实验中的具体应用。实验结果表明,在物理化学实验过程中充分利用HSC Chemistry软件,不仅验证了化学热力学基本原理,而且能通过理论计算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误差分析。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巩固了学生对化学热力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并为实验改进指明了方向。
2025年02期 v.34;No.127 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17 ] |[阅读次数:7 ] |[引用频次:0 ] - 唐晓红;
为了提高学生在环境化学领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进一步拓展知识面,增强环保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开放实验,让学生全程参与实验的设计、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的选择、废物回收再利用、数据分析、结果讨论。开放实验采用乙二醇法从棉花秸秆中提取木质素,探索最佳的提取条件,并进行原因分析。结果表明,将棉花秸秆干粉投入浓度为0.8 mol/L的乙二醇水溶液中,在160℃、料液比为1∶60的条件下蒸煮2 h,木质素提取率可达80.17%,回收的乙二醇和水可循环利用。该开放实验不仅对乙二醇法提取棉花秸秆木质素具有参考意义,而且为高校环境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2025年02期 v.34;No.127 57-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2K] [下载次数:42 ] |[阅读次数:9 ] |[引用频次:0 ] 下载本期数据